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因地制宜,冲刺百万元目标——看湘潭县南下村集体经济如何逆袭
新湖南客户端
2022-10-20 07:49:14
首页头条收录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畅

通讯员 李容容

“很好,都是颗粒饱满!装车和转运时小心点,莫坏了品相……”金秋时节,喜迎丰收。连日来,湘潭县排头乡南下村每天都有收割机“轰隆隆”地穿梭在田间地头,拖拉机“突突突”地往返于村头巷尾,紧锣密鼓收割近700亩黄豆(大豆)。对运输黄豆的车辆,驻村第一书记李德平时不时嘱咐几句,请大家悉心呵护来之不易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果实。

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去年,驻村两年多的李德平,与受邀返乡担任村支书的致富能手符以亮联手,带领村民因地制宜种豆、养鱼,壮大合作社。南下村集体经济成功“消薄”,今年有望突破100万元大关。

化零为整

山多林多长期阻碍南下村发展,因“盘活资源、化零为整”新思路,昔日短板弱势成了资源优势。

在抛荒整治过程中,南下村抓住契机,将零散的荒山、荒坡、荒地,通过整治和流转治理出500亩土地,大规模种植小籽黄豆和辣椒等经济作物,最大程度实现土地集中连片经营。

去年,南下村经济合作社开辟70亩黄豆试种基地,全程采用机械化种植,亩产200多公斤。今年,南下村与该村日香合作社合作,将种植规模扩大到680亩,带动周边村庄种植共计近1000亩。为保证销路无忧,村里牵线搭桥,日香合作社与花石镇一家豆腐生产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当前,正是黄豆丰收的季节。“去年,黄豆种植为村里带来15万元收入。今年受旱情影响,总产值比预期稍低,但预计也能实现26万多元!”李德平带着村干部忙着张罗收割,他告诉记者,黄豆迅速发展成为南下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撂荒的土地成了“致富地”。

借鸡生蛋

南下村辖区内有2座水库、93口大中型骨干山塘,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但苦于没有技术和资金。

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支两委外出考察适合本村发展的水产项目。经多轮协商,最终与一家台商签订黄颡鱼(俗名“黄骨鱼”)养殖合作协议,由台商提供养殖技术。成功争取后盾单位支持,由湘潭市人防办提供30万元发展资金,解了项目启动“燃眉之急”。

在完成3口鱼塘、10亩水面的清淤改造后,去年10月,南下村首批放鱼15万尾,今年3月收网,产值达28万元。乘势而上,南下村将养殖水面扩大到43亩,投入110万尾新鱼苗,计划11月起鱼,产值预计将增至80万元左右。

同时,携手台商利用食叶草、美人蕉为主要原料,研制有机畜禽、水产饲料,谋划发展饲料原料种植加工产业,以此延伸水产养殖产业链,预计正式投产后将带动30余户村民就业,每户保底增加年收入2万元。村支部书记符以亮干劲十足:“借他人的资金和技术,我们的水产养殖越做越大,往后还会巧用各类资源,发展壮大自己。”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2年10月20日10版)

(一审 胡孟婷;二审 曾佰龙;三审 白培生)

作者:肖畅 通讯员 李容容

责编:胡孟婷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