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荐读丨韶山冲那条小道
新湖南客户端
2017-03-14 12:58:49

作者 文孝男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小路。而有些小路不仅是民众出行的道路,更是民族的通途,它昭示着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井冈山的小路、遵义的小路、延安的小路、西柏坡的小路……就是这样一些经天纬地的小路。在这些小路中有一条不太被世人所熟悉,也不应该被世人所忘记的路。这,便是韶山冲的那条小路,由韶山冲通往毛泽东外婆家棠佳阁的那条“外婆路”。

不知道一百一十多年前这条路的具体相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完整的“外婆路”应该是从韶山冲故居出发,经毛氏宗祠、毛震公祠、东茅塘、滴水洞、滑油潭、龙潭坨、唐家坨,到达棠佳阁外婆家,全程30余华里。这条蜿蜒于韶峰山、龙头山、虎歇坪、云盘山、滴水洞之间的小路,因受山势和地质的限制,道路狭窄弯曲,宽处可容2至3人并行,窄处仅一人侧身攀爬,路上青苔蔓生、坡多湿滑,沿途松柏苍劲、竹林茂密。伫足观看,山岚舒卷、鸟语花香。

毛泽东八岁以前在外婆家生活居多。那时,他经常要往返于这条路,幼年的他由大人或抱着、或挑着,童年的他由大人或牵着、或领着,无数次地从韶山冲走到棠佳阁,又无数次地从棠佳阁返回韶山冲。这其间无论是毛家的大人,还是文家的大人,总会对他讲些故事、典故,以消除走山路的寂寞,驱除翻山隘的恐惧。

毛家勤耕农作,以农养家,辅以经商,以农贸兴家。形成了勤劳耕耘、融商通农、勤俭兴业的家风特质。这种特质保持了农家的本色,突破了农耕的固守。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老先生青年时期参加湘军,在江浙沿海地区驻守,见识了江浙商贸的兴盛,开启了他潜在的经商智慧,他解甲返乡后,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把原已败落的家业重振起来,成为韶山冲小有名声的富裕家庭。

文家也是勤耕农作,所不同的是重视诗书传承,晴耕雨读,义塾育才,以文化人。形成了勤农善文、以农补塾、学以致用的家风特质。毛泽东的外公离世较早,由文氏子孙继承先人的传统,兴办文氏义塾,全靠外婆贺氏操持文家大家庭。少年毛泽东在外婆家耳濡目染的正是这种既重诗书传承又能学以致用的教育。

外婆家耕读同重的家风,影响了毛泽东一辈子,令其一生对“教师”有着特别的情感。他青年时期选择就读长沙第一师范,就是为了日后能“当个教书匠”,师范毕业后他也曾做过一段时间的教师。斯诺曾经问他如何评价“四个伟大”,他说:“其它我都不要,只想保留“导师”这一个称呼”。

这条路上风景最美、路况最险的是滑油潭。它位于虎歇坪的西北侧山坳,过滑油潭要经过一片树林,穿过一片竹海,走上一段石岩路,到龙潭坨水库结束,全长约千余米,与小路相伴的有两潭之间连贯的水渠。

道路完全隐没于灌木丛林之中,顺山势或在山脚处迂回、或在山腰间盘绕,或在岩石上穿行、或在田垄上纵横。两潭清泉碧透见底,山形树木倒影成景。

漫步在这段路上,脚下有潺潺流水,空中有飞鸟鸣啼,山路两边长满野生桃树、梨树、山胡椒树,还有满山怒放的杜鹃花,红的、粉的、黄的、白的,整个山坳春意盎然,加上清新的空气,让身临其境者不由得心旷神怡,疲劳尽消。当地人介绍,这段路基本保留了原生态,少年毛泽东时代所看到的景致一样。

传说毛泽东在韶山曾三次遇见老虎。首次便是在滑油潭地段。第一次遇虎,他并没有慌张,而是想起爷爷毛冀臣说过,老虎只走直路,不走弯路,避开老虎行走的路线往两边走,便可以脱险。于是,他从容地退到树林密集处,平静地观察,相峙约二个小时后,老虎离去了,他也得以安全回家。

若干年后,毛泽东在井冈山采取游击战法,在敌强我弱之时,不取正面迎敌,而是左右迂回,保存自己、伺机消灭敌人。这是不是受这次遇虎脱险的启发,而促成了游击战法的创立?这是我站在油滑潭山坳里听完毛泽东遇虎脱险的故事后所产生的联想。

龙潭坨口的那座巨石是最让毛泽东产生乡愁的地方。巨石高五六米,周长20余米,由于独立凸耸于平缓的山坡,外表黝黑,型似兽首,让人们很容易产生敬畏感。说是巨石,还与传说中用其镇压孽龙的故事有关,当地民众将其视为天神——“观音石”。

1894年农历正月初一,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和其家兄带着襁褓中的毛泽东,专程来到龙潭坨拜巨石为“干娘”,祈佑毛泽东健康成长、命如石坚。这位“石干娘”和棠佳阁、韶山冲一并成了伟人毛泽东乡愁的源发点。

无论是岳麓山下求学,还是湘江中流击水;无论是秋收起义兴军,还是井冈山创建根据地;无论是遵义会议扭转局势,还是四渡赤水摆脱围剿;无论是延安开启民族胜利曙光,还是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无论是丰泽园布局新中国建设,还是菊香书屋纵论三个世界体系,魂牵梦萦的总有那份源于这条小路的乡愁。

在延安窑洞与斯诺交谈时满满的童年记忆,建国之后游故园与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讲到想在这条小路附近修几间茅舍颐养天年的真情,都是这份乡愁的流露。

站在棠佳阁遗址旁,春天里各种花儿竞相开放,嫩芽新枝,一派欣荣景象,顺口吟出毛泽东的《咏指甲花》:“百花皆竞放,指甲独静眠。春季叶始生,炎夏花正鲜。叶小枝又弱,种类多且妍。万草披日出,惟婢傲火天。渊明爱逸菊,敦颐好青莲。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

这条小路见证了少年毛泽东的成长,磨砺了少年毛泽东的意志,启迪了少年毛泽东的智慧,促成了少年毛泽东的性格特质。由棠佳阁眺望东南方向,几十里远处便是有名的东山学堂,那里是毛泽东走出韶山冲、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站。望着望着,视野里仿佛出现了一老一少两个男人,一位挟着油布伞,一位挑着书箱行头,迈着坚毅的步伐行走在通往远方的大道上。

作者:文孝男

责编:蒋睿

来源:韶山新闻网